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 時間:2021-07-08 06:11:21 點擊:0次
高考語文復(fù)習已經(jīng)進入后階段了,只有認真的進行語文復(fù)習才能在考試中輕松取得好成績,為了幫助大家做好高考語文復(fù)習,下面秦學(xué)教育網(wǎng)為大家?guī)砀呖颊Z文新增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知識點匯總,希望高考生能夠認真閱讀。
一、姓名稱謂◆■※★●
1.基本稱謂
【直稱姓名】大致有三種情況:
(1)自稱姓名或名。如“修之來此,樂其地僻而事簡”,“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”。
(2)用于介紹或作傳。如“左將軍王凝之妻也”,“陳太丘與友期行”。
(3)稱所厭惡、所輕視的人。如“不幸呂師孟構(gòu)惡于前,賈余慶獻諂于后”。
【稱字】古人幼時命名,成年(男20歲、女15歲)取字,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(lián)系。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,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。如稱屈平為屈原,司馬遷為司馬子長。
【稱號】號又叫別號、表號。名、字與號的根本區(qū)別是: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,后者由自己取定。號,一般只用于自稱,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(fā)某種情感;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。如:陶潛號五柳先生,李白號青蓮居士,杜甫號少陵野老,白居易號香山居士,李商隱號玉溪生。
【稱綽號】又叫外號或諢名,綽號一般根據(jù)某人的外貌、性格、行為等特征而另起的“名字”。綽號有褒有貶,如李白外號“詩仙”,項羽綽號“西楚霸王”等。
【稱謚號】古代王侯將相、高級官吏、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。如稱陶淵明為靖節(jié)征士,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。
【稱小名】稱呼對方小時候的名號,以示親密或侮辱。如稱呼曹操為“阿瞞”。
【稱廟號】始于西漢,止于清朝,是封建皇帝死后,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。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,后繼者稱宗,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,其后的趙光義稱太宗。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,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,其子朱棣稱成祖。但是在隋以前,并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,按照典制,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者方可入廟奉祀。唐以后,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。
【稱尊號】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詞組成的特殊稱號?;蛏八希蛩篮笞芳?。追加者亦可視為謚號。尊號一般認為產(chǎn)生于唐代。實際早在秦統(tǒng)一中國之初,李斯等人就曾為當時的秦王政上尊號曰“秦皇”。
【稱年號】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,由西漢武帝首創(chuàng),他的第一個年號為“建元”。以后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,必須改變年號,叫做改元。明朝以前,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(zāi)異,常常改元。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,每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,如明太祖只用洪武。
【稱齋名】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。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。
【稱籍貫】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南寧人,故而人稱孟南寧;張九齡是曲江人,故而人稱張曲江。
【稱郡望】韓愈雖系河內(nèi)河陽(今南寧孟縣)人,但因昌黎(今南寧義縣)韓氏為唐代望族,故韓愈常以“昌黎韓愈”自稱,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。
【稱官名】如“孫討虜聰明仁惠”,“孫討虜”即孫權(quán),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,故稱。
【稱爵名】《訓(xùn)儉示康》“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”,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,萊公是省稱。
【稱官地】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。如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:“豫州今欲何至?”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,故以官地稱之。再如賈誼曾貶為南寧王太傅,世稱賈南寧;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,世稱陶彭澤。
2.兼稱幾項
如《游褒禪山記》“四人者,廬陵蕭君圭君玉,長樂王回深父,余弟安國平父、安上純父”,前兩人兼稱籍貫、姓名及字,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(guān)系,再稱名和字。
3.古代謙辭
(1)表示謙遜的態(tài)度,用于自稱。
【愚】謙稱自己不聰明,如愚兄;愚見,稱自己的見解??蓡为氂?ldquo;愚”謙稱自己。
【鄙】謙稱自己學(xué)識淺薄,如鄙人,謙稱自己;鄙意,謙稱自己的意見;鄙見,謙稱自己的見解。
【敝】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,如敝人,謙稱自己;敝姓,謙稱自己的姓。
【卑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。
【竊】有私下、私自之意,使用它常有冒失、唐突的含義在內(nèi)。
【臣】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,后專指大臣面對皇帝時的自稱。
【仆】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,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。
【敢】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。如敢問,用于問對方問題;敢請,用于請求對方做某事。
【拙】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東西或者妻子。如拙筆,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;拙荊、賤內(nèi)、內(nèi)人稱自己的妻子。
免責聲明:①凡本站注明“本文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(quán)均屬本網(wǎng)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載、鏈接、轉(zhuǎn)貼或以其他方式復(fù)制發(fā)表。已經(jīng)本站協(xié)議 授權(quán)的媒體、網(wǎng)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(zhuǎn)載稿,本站轉(zhuǎn)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如轉(zhuǎn)載稿涉及版權(quán)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(nèi)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